第九十五章 青山村(保底第四更)-《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乡里一直以来,都很想把这些人外迁,让他们过上现代生活,但问题是,移民安置的成本实在高得吓人,再加上这背后的建设和管理成本,移民扶贫的设想,就一直只能停留在纸面上。

    按理说也需要被扶贫的江森,在空旷的青山村路上走了片刻后,终于找到一家很小的面馆,坐下来吃了碗排骨面。一碗8块钱,物美价廉量大,物价水平跟瓯城区9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基本持平。可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,至少也有着十来年的差距。

    一整天光靠几个梨子活着的江森,风卷残云吃完面条,端起碗来连面汤都没放过。吃饱喝足结了账,接过两块钱的钢镚,从面馆里出来,江森没有直接回旅馆,而是沿路逛了起来。

    青山村的街景其实很不错。

    如果光看建设水平,这里除了人口不足外,其实已经完全够格改设青山居委会,乃至改成青山街道。但看外观,这片举全乡之力建设起来的青民乡精华之地,已经和市区区别不大了。

    而且各项基础设施完备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乡政府、乡医院、乡中学还有小学,乃至全乡唯一的一片工业用地,以及仅有的一条商业区,全都扎堆地坐落在这个村子里。

    所以也正因如此,全村七成左右的人,全都并不意外地靠财政养活。

    剩下三成则跟江森住的那间旅馆一样,是公职人员的家属在经营。并且他们的经营范围还不光是旅馆,所有别的生意,这些地头蛇们也都能而且已经插上一脚。

    因此外面的人要是想来这里做买卖,八成都活不过两个月。

    工商、税务、消防、安监、卫生、公安、工会、村委会、老人协会甚至妇联,大家伙儿每隔一天上门光顾一次,那店基本就不用开了。而本地人,就完全不存在这种烦恼。

    江森沿着青山路,走过较为安静的公家小区。

    隔着高墙的小区内,充满小孩子快乐的欢笑声。

    孔双喆家就住在这里头。

    但是江森没进去过,具体楼栋位置和门牌号码一概不知。

    不然按道理,是应该进去拜访一下。

    走到青山路的尽头,十字路口斜对面不远处,就是青山民族自治乡中学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