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那是一份刚刚从沪城发来的传真。 “老师,郭老师说非要你亲自看看。”办公室里还站着一位四十来岁、文质彬彬的中年人。 荀建祥放下杯子,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戴上,笑着说道:“你这个郭老师,好好的京城不待,大老远跑去沪城当什么校长,现在有什么事要联系还得发传真,你说麻烦不麻烦?” 年轻人似乎有点不给面子,笑着回答:“发个传真,也没多麻烦吧?” “行,反正跑腿的也不是我,你就替你自己的老师说话吧。”荀建祥说着,拿起了传真。他看东西的速度很慢,寥寥一千多字,足足看了十来分钟才放下来。 年轻人马上问道:“荀老师觉得怎么样?” 荀建祥放下传真,摘下眼镜,很认真地摇了摇头,评价道:“不怎么样。前面的内容,也就是在方向上有点意思,可是论述太简单,完全看不出系统性。后面半段就是胡扯了,逻辑勉强自圆其说,不过怎么写着写着就成小孩子写作文了?你们老师发这东西给我,到底想干嘛?” 年轻人笑道:“荀老师,您还真说对了,这就是一篇考场作文。” 荀建祥眉头一皱:“怎么,你们老师家的孩子,今年有谁参加高考了,想找我求个人情?我跟你说,高考可不是开玩笑的。这种事别说我没门路,就算我有门路,这忙我也不帮!” 年轻人忙道:“不是,不是,您误会了。这不是高考的作文……” 荀建祥问:“不是高考作文,那是什么作文?” 年轻人笑道:“是我老师的关门弟子,在他们省的作文竞赛里写的。” “省作文竞赛?”荀建祥越听越迷糊,“你这个师弟,今年多大?” “七岁。” “几岁?!”荀建祥一脸见鬼的样子。 年轻人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传真,递了过去:“荀老师,这是孩子的所有资料,我老师想请您去一趟沪城,给他的收徒仪式当个见证人。” “收徒仪式?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?”荀建祥将信将疑地接过资料,这下却是一目十行,边看边嘀咕:“林淼,七岁,全市奥数冠军,父亲林国荣,著有《小院杂谈》、《僦居发微》等作品,诶,好像哪里听过啊……” 第(2/3)页